
期刊简介
本刊系1989年经原国家科委核准,原江西省科委批准出版,1990年2月经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发给出版许可证。该刊现拥有2位中科院院士(他们是吴旻、陈可冀教授)、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(他们是刘玉清、陈灏珠、曾溢滔、孙燕、邱蔚六教授)及13位博士生导师组成的31位特邀编委及江西省内著名专家组成的编委队伍。该刊先后获得江西省先进科技期刊奖、江西省科技期刊奖、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以及《CAD-CD规范》执行优秀奖。它的“诊疗新技术”荣获江西省首届十佳期刊专栏。该刊20年来,发行量一直居江西省同类期刊发行量之首位,覆盖面达全国31个省、直辖市、自治区以及我国香港、澳门、台湾,国外发行到西欧、东南亚及美国。该刊欢迎刊登药品(包括处方药)、医疗器械、保健品广告以及医疗单位形象广告。拟在本刊刊登广告者需交营业执照或法人代表证书(复印件)、生产许可证(复印件)、宣字号批复件(原件,用后退还)及产品说明书。另,本刊招聘医学编辑2名,要求工作责任心强,综合素质较高;医学相关专业毕业,研究生以上学历;文笔较好;45岁以下,男性;已取得出版专业任职资格者优先。
揭秘物质成瘾:根源解析与解决之道!
时间:2024-12-30 14:12:56
物质成瘾,这一现代社会中日益严峻的问题,正悄然侵袭着无数人的身心健康。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毒品成瘾,更涵盖了酒精、烟草乃至药物滥用等多个层面。物质成瘾的个体,往往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,不断追求那短暂的快感,却忽视了长远的健康代价。本文将从物质成瘾的表现入手,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,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,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知视角。
物质成瘾的表现多种多样,但核心特征在于对特定物质或行为的过度依赖和失控。成瘾者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渴求感,无法抑制地寻求和使用成瘾物,即便面临严重的身体伤害、社会孤立等负面后果也难以自拔。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获得成瘾物而经历焦虑、抑郁等情绪困扰,甚至出现戒断反应,如颤抖、出汗、恶心等生理症状。同时,成瘾行为还会显著影响成瘾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,导致工作效率下降、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。
探究物质成瘾的根源,我们发现它并非单一因素所致,而是生物遗传、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心理等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。首先,遗传因素在成瘾倾向中扮演重要角色,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使个体对成瘾物质更为敏感。此外,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。如果家庭成员中有成瘾行为者,儿童通过模仿学习更容易形成相似的行为模式;而社会环境中的压力、诱惑及不良示范同样会加剧成瘾的风险。最后,个人的心理特质,如冲动控制能力低下、应对压力的方式不当等,也会增加成瘾的可能性。
面对物质成瘾这一复杂难题,多维度的综合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。药物治疗作为基础手段之一,能够有效缓解戒断症状,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,为其后续康复提供支持。心理疗法则关注成瘾者的内心世界,帮助他们识别并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,增强自我控制力。认知行为疗法(CBT)在此方面展现出显著疗效,通过重塑患者的认知结构和应对机制,引导其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。物理康复治疗,如经颅磁刺激(TMS)、电休克疗法(ECT)等,也为部分难治性成瘾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。
除了上述专业治疗方法外,家庭支持、社区参与和社会接纳同样不可或缺。建立一个无评判、充满爱意的支持系统,鼓励成瘾者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,积极参与康复计划,这对于他们的长期恢复至关重要。同时,提高公众对物质成瘾的认识,减少社会偏见和歧视,营造有利于成瘾者回归社会的良好环境,也是解决这一问题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物质成瘾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挑战,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,从预防教育到早期干预,再到后期康复和支持,形成一个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应对体系。只有当我们正视成瘾的危害,理解其背后的多元成因,并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,才能帮助更多受困于此的人重拾生活的美好与尊严。